当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还没恋爱之前,曾经对爱情都有许多憧憬,也就是说,对爱情存在许多浪漫的构想,对即将到来的那个人,心里也有一个轮廓,我们时常都在梦想,要遇到这样一个人,要么她像自己的邻家小妹,要么她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冰雪佳人,要么她能像自己一样读懂天上那片为什么要匆匆飞去的云朵,要么她会在不经意中,给你讲她一个春天的梦,而那梦刚好也是你做过的……这种对爱的理解,这心中圣洁的爱情,没有功利,没有所求,纯粹来自心灵的深处,我们称之谓“纯天然的爱情”。 有一天我们长大了,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也为了满足原始的冲动,我们放弃了当初那种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不知不觉得的接纳了某个人,或者应承了某个人的爱。这种爱,是很实际的,也应该是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好像卢梭描述过这种爱情,只记得大意,是说:爱情是维系唯一性伴侣,而组织家庭的一种需求……虽然我当初读到这些的时候,很不认同,但是细细想想,他确实说的没错。因为生存之故,我们把爱情附加了许多条件:比如对方的财富,对方的姿容,出于对对方的感恩,或者出于对对方的同情,或迫于对方的武力或软暴力等等等等,都可能会使我们放弃我们原本对爱的幻想,而委身于一个人。 这个时候的爱情,不少人都远离了他们的初衷,远离了心中曾经对爱情的描绘,因为种种原因的影响,也使得我们的爱情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于是我们正在进行的爱情附加了许多的条件,被污染了。如果说,当初我们心中的那种所谓的爱情是纯天然的,无污染的爱情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进行的爱情,已经有许多刻意的成分,人为因素多了起来。甚至许多的真实的爱,与当初那种构想的爱,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但这一切,许多人被生活所累,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察觉,即使察觉,也是稍纵即逝,把这当作一种曾经幼稚的表现。岁月就是在这样的消失,我们的心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而变得对爱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就这样,活了许多年,累了许多年,有一些人忽然在有一天,在某一个夜晚的湖边或是在某一个清晨的梦醒时分,忽然发现,自己活得太沉重了。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最初的那种爱,都没有体会一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于是那一瞬间意志消沉,莫名的感伤着、失落着。于是,他们年轻时的梦好像又复活了,他们要为他们的梦而存活。有些人,他们在常人眼里是很痴傻的,他们为了这种梦想,抛弃了那些在常人看来,羡慕不已的家庭生活,去和那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人过着清苦的日子,——他们抛弃曾经拥有的一切,而去追求一个缥缈的梦。 在这个膺品与污染满目皆是的世界里,我们为那些为了追求圣洁爱情而矢志不渝的人而感动。于是,影视中的那些人工制作的旷世之恋、经典爱情,能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虽然我们知道那是不真实的,那何尝又不是我们曾经设计过的一种爱情蓝图呢?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有时候在自己的身边或者在读新闻中,都可以看到。我们甚至麻木地认为,他们是某根神经出了问题。其实,他们才是最幸福与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他们没有因为世俗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当初的梦想,虽然也有一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理想中的爱情,但他们为了那种理想而痴痴求索,这何尝不是一种伟大?
本文来源:[简爱交友网,www.jianai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