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人生观是封建社会正统观,他以皇家为正统,背叛朝廷就是违背正统,这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他受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仁、义、礼、智、信”等“三纲五常”影响至深,儒家学说成为宋江为人处事的指导思想。他对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顶礼膜拜,视为座右铭,对社会现实的腐朽没落归结于奸臣当道,不认为是社会制度问题,而是“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他认为皇上“至圣至明”的,而奸臣肆意弄权,致使社会民不聊生。所以,他“只反贪官,不反朝廷”,他相信朝廷、忠于朝廷,不反朝廷。他所信仰的就是这种忠于朝廷的正统思想,在他的脑海里,只有正统的人才可以“青史留名”,封建礼教的观念,在他的心里扎下深根,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他把自己已经绑在了大宋王朝的战车上,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虽然,他身在梁山,而心在大宋,有了这种思想基础,他才有“只反贪官,不反朝廷”“替天行道”的口号和行动纲领,“纵使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留名”。他的忠心“天地可鉴”,尽管他恨高俅、童贯之流,但当高俅代表皇上来招安,被他拿入梁山时,他也只好打狗看主人的“纳头便拜”还对高俅说:“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不惜委曲求全“某等淹留大贵人大在此,并无异心;若有瞒眛,天地戮!”。宋江这些行为,都是源于他受的儒家正统思想教育。 在中国的历史上,正统思想一直是贯穿整个历史过程,历史上不惟有宋江是这样,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代表人物也比比皆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南唐的后主李煜,都说自己是正统的天子,与他为伍的大臣也都拥护这个正统的皇帝,把自己也都列为正统的臣子,就连曹操也挟天子以令诸侯,始终不敢公开说自己是皇帝,还以汉丞相自居,后称魏王,不敢篡汉,这些都是由于正统观念的制约,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都有欲“青史留名”的想法,每个统治者和统治者阶层的人,都会把自己定位在正统位置上,你的所作所为,天下人都以正统观念来审视你,你要是违背正统规则,就会把你列为反叛,遭到万人唾骂、讨伐,就不能名垂青史,就会遗臭万年,所有的饱学之士以正统为荣,不正统为耻,宋江就基于这种正统观念,才有了后来的招安,尽管宋江在受招安后,受尽了奸臣的打击、排斥,皇上的不信任,最后,还要用毒酒害死他。而宋江还是认为不能反对皇上,保留正统的尊严,可又担心自己死后李逵等人造反,坏了自己追求一世的“清名”,遂把李逵找来,哄骗李逵喝下毒酒然后对其说:“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把实现自己正统的人生观“青史留名”做为自己的做人标准,至于生命都可以不要,即使这样死了也在所不惜,这才是他人生价值目标体现,有了“青史留名”才有尊严,纵观宋江的一生,我认为,他不是虚伪,也不是小人,他只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殉道者,是僵化了的封建正统思想害了他,也正是这种思想害了梁山好汉。由于封建的落后的僵化的正统思想,最终以悲剧结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壮举,成为历史一曲悲歌,书写了一部
本文来源:[简爱交友网,www.jianai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