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在婚姻关系上虽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在银行存摺上表明它的经济实力,在婚姻关系里则表明它的象征地位。
它就在夫妻需求与个体需求间荡来荡去,不断地引发婚姻关系问题。如果夫妻感情要得到稳健发展,那么,这个原本由两个不同个体所结合而成的婚姻必须保持各自的完整性。
个体性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人信仰、思想和情感的总合,个体就是实实在在的自我。
然而,我们的社会文化对婚姻男女的个体性或自我的界定却有很大不同,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一种错误。对男人而言,自我意味着自主,是一种自我管理、自我导向、自我充实;但对女人来说,自我意味着情感连结、关心别人、支持别人、希望别人能喜欢自己。如果我们真正相信自主和情感连结同等重要,那么,就应该相信所有的人都需要这两者兼顾。
大部份缺乏自主的女性到头来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踏实,事实也是如此。
如果她们只是配合丈夫的生活,把他们的梦想、工作、目标、甚至他对生活的决定权都置于首位,到头来她们会发现自我的迷失。
当伴侣中的一方因为小孩或家庭原因不得不暂时留在家里,他/她仍然被视为有经济上的生产潜力,也仍具有自主性。然而,若将持家育儿当成一份永久工作而需要仰赖别人提供经济来源时,夫妻感情想要持续成长就算可能,也会变得十分困难。
传统对男女的“自我”定义既不正确也不具情感活力。成熟的个体不但需要自主,而且需要与情感的连结性。这不只是为了个体幸福着想,也为夫妻的幸福着想。
如果文化对男女两性成熟度的定义都包含自主与情感连结,而且在男女孩提时代就向他们灌输这个标准,那么就算婚姻中有不平衡,男女双方最终也会按照上述定义加以调适。
要避免婚姻关系中的非自我,最正确的方法就是夫妻两人要有同等而充足的收入。这意味着他们两人拥有平等权力,而且可以公平分担照顾家庭责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却鲜少有同等收入,由此产生的对婚姻的影响以及金钱与权力的关联度产生的对婚姻影响,就成为无法趋避的值得审慎评估的问题。
通常,它们以下列几种型态表现出来:
1、先生赚取所有家用,并行使家庭所有重要经济决定权。若妻子不赚钱、又没有就业市场所欢迎的专业技能,她很可能在家庭中失去自主而陷在婚姻的一潭死水之中。
妻子暂留在家中带孩子,但需要的话,她有就业技能养活自己和孩子。像这样的夫妻可以保有平等权力,因为妻子仍然具有经济上的生产潜力。如果她能机敏地维持婚姻中所拥有的平等,就不至于因为失去婚姻中的权力或自主而痛苦不已。
因为她仍然有选择权,可以自由取舍,可以继续去与先生进行婚姻协商和讨价还价。
2、妻子具有经济上的生产力,但收入远比先生少。如果她无法使先生在做出决定前先与她商量,那么她可能觉得自己在婚姻中没有权力与选择,至少没有足够权力。如果这样,她会心怀恨意,考虑离婚,或者想办法赚更多的钱以增加婚姻权力平衡的筹码。
3、妻子收入比丈夫为多。这时夫妻中双方或一方可能产生忧 虑,丈夫担心未能扮演好他的“角色”,扛起全家的经济重担。这种忧虑会在夫妇之间造成隔阂。
如果妻子不愿将权力与丈夫分享,那么,丈夫内心的愤恨将会比妻子面临此种情境时窜升得更为快速。
4、经济富裕型婚姻。经济生活的高水准会提升对金钱需求的欲望,以支付豪华奢侈的生活型态。夫妻会抱怨消费主义所衍生的精神成本(“我们有钱参加乡村俱乐部,却没有时间去使用它”),但他们很少受到激发做出彻底应变。
即使双方赚钱都很多,高收入带来的压力还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危及他们的婚姻关系。
5、贫穷型的夫妻。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钱和资源去照顾自己及孩子。这种挣扎的压力如失业、工作时间不规律、必须身兼两个或三个工作,没有时间彼此相处等,都可能导致夫妻的离散。
有时,名声或若干重要社会或政治才能,甚至凝聚婚姻家庭的能力,都可能成为赋予某一配偶的权力,这种权力在另一半眼中等同金钱赋予的权力。
但是,不管怎样,在这一凡事向钱看的世俗社会中,一个家庭全职主妇却鲜少被认同,从而她在家庭中所做的零碎而繁杂的工作量也不足换算成与一个全职男性相抗衡的婚姻权力。这就是为什么没有赚钱通常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婚姻中的权力和自我。
总之,若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并进而成为对方真正的伴侣,夫妻必须审视他们经济生活的本质,并承认金钱在双方关系中所具有的威慑力量。
如果我们真心想做个自主并在情感上成为连接配偶的真正的人,同时也希望帮助配偶这么做,那么,我们就要避免经济上对配偶的长期依赖,因为这种依赖常会摧毁夫妻间互敬互爱的关系。事实上,钱是爱情这池纯水的测量器,会反映出池水的明暗度,会反映出婚姻的真实关系。
说来也许你不相信,当金钱力量在婚姻中越得到认可,配偶双方金钱天平越平衡,夫妻间就越享愉婚姻家庭生活的自由、健康与幸福。

本文来源:[简爱交友网,www.jianai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