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婚姻,为什么爱情不重要?
近些年,名称为中国式XXX的文章、书总是特别的火。我们为什么要去单独讨论中国?因为现在刚好是社会到了一个很独特的点,我们开始反思、反省和总结。
武志红和青音的新书《中国式的情和爱》,讲的就是这类主题。熟悉武志红的读者肯定会对本书里面的文风感到一如既往的熟悉。
说到情爱,看上去是男女的事情,但是演变之后最终的还是离不开家庭的影子。离不开父母关系、婆媳关系,离不开男人和女人的本性。
第一点:家庭的结构
为什么情和爱,会有中国式?其实很简单,因为家庭的结构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在一个具有明显的中国特征的家庭结构里面长大的男女,等他们相遇,相恋,相爱。当然摆脱不了家庭的影子。
中国式的家庭更加讲究的是责任和担当,用武志红的话讲,他们结婚但是未必经历爱情。因为所谓爱情,太个性化。他个人感情化太不稳定,靠荷尔蒙点燃的爱情靠不住。所以,中国式的家庭更讲究的是婚姻的牢固。
那么,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就必然有它的特点。很多时候,夫、妻、子的序位、优先级也会搞混。
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们普遍会以孩子为重,所以孩子一出生就觉得他自己更重要,在潜意识里面也会和她的同性父母去争宠。这也就是为什么女儿容易成了爸爸的小情人,儿子成了妈宝男的原因。
更麻烦的是,这个被孩子所依恋的父母有着很好的感觉----被一个很重要的人排他的占有着,其实这种感觉是应该她/他的伴侣来满足的。
第二点:母亲的权利
同时,在重男轻女的国家,女性的地位相对会低。
作为一个曾经不重要的女孩长大,成为女人,成为母亲。因为她原本在家庭里面的地位不高,她讲的话很多人并不一定听,并不一定会支持。而当她成为一个母亲,突然对孩子有了很大的控制权。
而中国式的父亲,由于受到上一代母亲的影响,往往习惯于让渡这种权利,而这使得中国式的妈妈更加完全的掌控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哪怕孩子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但母亲仍然给予孩子无穷无尽的关怀、爱和操控。
所以,某种程度上讲,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孩子需要父母,不如说是父母需要成为父母的这种感受。他们很享受这种控制的,至高无上的感觉,一个成为最重要的人的感觉。
第三点:男女和婚姻
另外,在中国式家庭当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刚刚进入婚姻的时候,这对夫妻还是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他们相互满足、依靠、讨好,相互觉得彼此重要。
但是,当他们的孩子出生以后,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就瞬间转化,两个人之间的平衡也被打破,因为出现了第三个人--他们的孩子,甚至出现了第四第五个人--他们的公公婆婆或者是岳父岳母。
在他们两个人的世界里,在他们的情爱当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夹杂进来。
那个女人也不再是单一地成为他的妻子,还是成为了一个孩子的母亲,成为了另外一个女人的媳妇;孩子的重要性被过高的估计;婆婆想要控制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丈夫的重要性被削弱。
这时候,当没有办法分清楚主次和重要性的时候,在中国式的家庭里面,问题就会无法避免的爆发。所有问题的核心其实都围绕着家庭内的权力的掌控和斗争。
所以,当我们去看一个家庭里面存在的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到这个核心关键,看到各个角色所处于的位置,去看他们的位置是不是正确,他们的序位和优先级是否准确。
在一个家庭里,丈夫无法处于那个核心的、最高的位置。妻子没有办法处于那个第二位。相反,最高的位置被孩子或者婆婆给占据了。
那么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的灾难。
可以想象,在这个家庭里面,各种各样的问题、争斗、痛苦就会接踵而来。
我们前面讲过,在中国式家庭里面,更注重的是家庭的稳定,对孩子的养育,家族的繁衍传承。所以被牺牲和忽略掉的恰恰是男女之间的情和爱。
但是被忽略的要的东西,总要在某一个地方得到弥补和转化。这就是为什么在当今的社会上,第三者、婚外恋会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因为当一个人在家庭里面只能够成为那个丈夫和妻子的家庭角色,没有办法成为一个需要情和爱的男人和女人的时候,这个需求必定会在另一个地方去获得满足。
于是,这个社会对婚姻的美好预期迅速的下降,是社会堕落了吗?不是,是个体开始反抗中国式的牢笼和压力了。
书里有个段子:一个中国小伙子和一个美国小伙子谈论婚姻。中国小伙子说 :“你们美国人真随便,一谈恋爱就上床!”美国小伙子答 :“你们中国人才随便呢,一上床就结婚!”
为了情爱而耗尽一生的人,最终都想要一个稳定、美满的家庭。为了建立稳定的家庭而耗尽一生的人,总想经历一段说走就走的爱情。
人,就是那么的纠结和痛苦。

本文来源:[简爱交友网,www.jianai360.com]